情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情调小说 > 书籍1339182 > 第五章:李直学下山

第五章:李直学下山

第五章:李直学下山 (第1/2页)

第五章:李直学下山
  
  刘惠恕
  
  且说乐山城成立大会开后,根据黄义明与几位城长的各自职责分工,黄义明急做的事有三件,一是组织劳力,以乐山堡为核心地带,沿岷江东岸,凌云山区外沿,重建嘉州古城墙,城墙务求高固,更名为乐山城。在城内广建房屋,以利于民众居住及人口繁衍,在城外则利用岷江水道,深挖护城河。此事进展顺利。黄义明所做的第二件事是根据自愿原则,从城中居民中抽出三千男丁与二千名青年女子组成五军,每军千人,各选出武功高强者二人任主将与副将,早晚训练,组织成军,从此不再从事农田生产,由副城长韩百知从所掌城池户部(财务)中拨出专银养兵,此事也进展顺利。所需做的第三件事是:既已建城立制,需要聘用文员,给薪俸,这便涉及到所聘文员的薪俸评级问题。黄义明为此招集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计子善共议,最后得出的一致意见是:
  
  官分九等,仿清廷官员现有品级定薪,以白银为薪俸本位。即:一品官员的月俸为594两银子;二品官员月俸511两银子;三品官员月俸344两银子;四品官员月俸278两银子;五品官员月俸212两;六品官员月俸159两银子;七品官员月俸119两银子;八品官员月俸106两银子;九品官员月俸83两银子。文员从九品起聘,此后三年考级一次,合格者加薪一级,直至一级封顶。至于现有官员的定级问题。诸葛达建议黄义明定一级,四位城长均定二级,五军将领,主将定三级,副将定四级,其余属员定级各有差等。黄义明坚持不肯定一级,最后与四位城长均拿薪俸二级。
  
  上述三事处理已毕,现在剩下的事便是如何处置乐山城成立大会上所宣布的设痒序之事了。根据大会宣布,痒序之设,当分男学、女学、童子学三科。报名入学人员已是不少,乐山城中空房也建了很多,所缺是痒序男学中少一位教谕(学官),不知请谁为好?
  
  一日黄义明与诸葛达协商道:明清代际,蜀地之所以发生八大王屠蜀、杀人为食的惨案,而导致举目荒野、千里少人烟的惨案,是由于人性丧失的结果。最好能找出一位饱读经书的儒士给学生上课,以说清明教化、正风俗、一人心,对于治理蜀地的重要性。只是不知请谁为好?先生久居蜀中,当有可荐之人。
  
  诸葛达道:何不请出现隐峨眉山万年寺的李直学先生出来任教谕。黄义明问道:李直学是何人?诸葛达道:李直学乃唐代大儒李翱(772—836年)的二十四代孙。李翱以讲《复性书》知名。《复性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谈性、情关系,中篇谈复性之途径与方法,下篇谈复性的必要性。其基本观点为:认为“性”与“情”与生俱来,“情”由“性”而生,“性”依“情”而明,二者缺一不可;性善情恶,有的人之所以后天变恶,是由于受到了情的诱惑。圣人之性与凡人之性平等,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由于他能“息情”、“复性”的结果。李直学之学,即讲述其先祖复性之学,吾少时,亦曾聆听过李先生的讲学。
  
  听罢诸葛达所述,黄义明道:有此学说正好,今日你我可各自安排好身边事务,明日同往峨嵋请出李先生讲学。
  
  且说次日一早,黄义明赴军营中关照各军主将自行练军,遇有急事,可与计子善副城长协商。便与诸葛达两人急住峨嵋山行去。峨嵋山距离乐山路途约近百里,属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何有五大名山之说呢?原来峨嵋山供奉有佛教普贤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供奉有文殊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供奉有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供奉有地藏菩萨的道场,浙江雪窦山供奉有弥勒菩萨的道场,因此合称有“佛教五大名山”之说。
  
  两人当日黄昏已行至峨嵋山脚,峨嵋山山体庞大,上有佛教七十二寺,李直学年事已高,寄居在山半腰的万年寺中,两人不便当晚打搅,在山下住了一夜。次日晨起,两人急急向山上行去。且不说一路上看不尽的青山绿水及跳上窜下的猴趣。直至两人来到一个叫观心岭的山峰之下,诸葛达讲了一声快到万年寺了。
  
  黄义明举目仰望,但见万年寺是建在群山之中一座突起的山峰上,前有石笋峰、钵孟峰,周边也是诸峰相环,松翠浓郁。原来这是峨嵋山著名的景点“白水秋风”的所在地,海拔位置为1020米。此景点得名的原因是:万年寺处于峨嵋山的中峰地段,每年初秋,山下余暑尚存,金顶三峰已飘白雪,而位于中峰段的万年寺周边林中,秋叶正红,寺左白水池畔碧波荡漾,丹桂飘香,蛙声不断,令人心旷神怡。而黄义明与诸葛达上山的时间正值初秋,得以饱览“白水秋风”胜景。而令二人不解的是:在离二人不远的一个山坡,有一条狗守护在一个坟牌前对二人猛吠。
  
  二人继续前行,在万年寺外一个水池边,见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坐在橙上与几个孩子讲学。诸葛达对黄义明悄声说道:此老人便是李直学。
  
  二人但听老人说道:“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圣人者岂其无情邪?圣人者寂然不动,不往而到,不言而神,不耀而光,制作参乎天地,变化合乎阴阳,虽有情也,未尝有情也。然则百姓者岂其无性者邪?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虽然,情之所昏,交相攻伐,未始有穷,故虽终生而不观其性焉。”然后向孩子们:你们懂还是不懂?孩子们齐说不懂!老人解释道:“桀、纣之性犹尧、舜之性也,其所以不见其性者,嗜欲好恶之所昏也,非性之罪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圣人之性的特点,在于他的至诚,至诚便能尽性,感知万物和参与天地变化。而普通人通过后天的道德修身,都可以达到“至诚”的境界和成为圣人。而凡人要通过“复性”手段,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最重要途径是:先要做到“斋戒其心”:其次是要做到“知本无有思”;第三步是要做到“格物致知”。若此,方能最终达到孔夫子所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高境界。随后,老人又问孩子们听没听懂?孩子齐声说懂了!此时老人讲了声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和离后,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开局满级力量,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