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情调小说 > 书籍1339182 > 第三十二章:青羊宫比武大会,四川群雄慑服

第三十二章:青羊宫比武大会,四川群雄慑服

第三十二章:青羊宫比武大会,四川群雄慑服 (第1/2页)

第三十二章:青羊宫比武大会,四川群雄慑服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在攻下广安城,举行公审大会判匪首黄龙及有罪数随从数十人死刑后,提拔原第三军偏将余子善为城尉,让其留守广安城,自己则率领大军返回邦都成都城。
  
  黄义明在返回成都后,自然得召开六部尚书会议,协商下一步统一四川的策略。商定意见是:原“姚黄贼”共十三枝中,盘据于成都与剑阁一带的首恶“争天王”袁韬与武大定部、青城山姚天动部、广安城黄龙部均已剿灭,其余小股匪徒尚存:整齐王张显、必反王刘维明、活阎王马朝、薛仁贵陈林、行十万呼九思、小秦王王光兴,以及震天王、争食王、夺天王、黑虎王、闯世王等诸部,虽仍各自盘据山头为恶,但均势力孤单,不足为虑,可先派人宣誓共建古蜀地大同邦宗旨、进行招安即可,不服者可再派兵进剿。
  
  黄义明道了一声好,便叫随军文书起草招安各姚黄贼余部的诏书,行文大致内容谓:黄义明元帅替天行道,已剪灭旧姚黄贼袁韬与武大定、姚天动、黄龙三大恶势力,古蜀地大同邦正在建设之中。大同邦崇尚仁义,反对崇拜权力与金钱,邦风所及,人怀自励,除暴安良,设养老馆以养矜寡孤独、贫苦无依之人,但不使邦中人一冻死饿死,亦不养一个游手好闲之人。尔等各自各山头,如愿从今悔恶从善,诚心拥戴黄元帅建古蜀地大同邦之举,当立即颁行随书所送《古蜀地大同帮城规》七条,黄元帅届时会派上文职官员,指导、检查各山头具体落实情况。并请今年八月十五中秋,前来参加在邦都成都城青羊宫召开的古蜀地大同邦比武大会,以武会友。如有不服,天兵将临,一律剿灭不恕。
  
  而此书送达未久,整齐王张显、必反王刘维明、活阎王马朝、薛仁贵陈林、行十万呼九思、小秦王王光兴,以及震天王、争食王、夺天王、黑虎王、闯世王等各个山头,纷纷派人送上回书,表示:吾等实明清代际时贫苦无依之辈,不得已盘据山头,聚啸山林为恶。今闻黄元帅建古蜀地大同邦,诚心拥戴,愿悔过自新,诚心拥戴黄帅所颁《古蜀地大同帮城规》七条,并望黄帅早派文员,前来指导、检查各山头落实情况。届时会前来参加今年八月十五在邦都成都城青羊宫,召开的古蜀地大同邦比武大会,以武会友。
  
  见到这些回函,黄义明知晓武力统一四川的大局已定,于是叫吏部与礼部加紧举行古蜀地大同邦首届文场与武场科举考试,以培养备用官吏。又叫工部精心筹备当年八月十五日在成都青羊宫召开的比武大会,以便威服尚盘据于四川各山林中的姚黄贼余党。
  
  时间很快就到了八月中秋时节。而在中秋前夕,受邀山林群雄已陆续抵达成都,黄义明将其安置于青羊宫后院工部新建的比武场两侧厢房中。
  
  青羊宫位于成都西隅,因传说老子曾牵羊过此而得名。黄义明之所以按排山林群雄于此武,是因为青羊宫其素有“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的说法,其所传道教武功,当时享誉蜀地。而根据有关文献记载:青羊宫原名“青羊肆”,始建于周朝,唐朝中和元年(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地作为行宫。中和三年(883年),诏改为“青羊宫”。此为青羊宫得名的原因。时至明清代际,青羊宫已破败不堪,而为举办这次比武盛会,黄义明特令工部尚书杨复盆,将青羊宫修葺一新。
  
  被邀山林群雄既已提前到达,黄义明自然得陪同客人一批批地到青羊宫参观,并送达住宿处。而前住青羊宫,首先看到的是自然是山门。据记载,该山门原建于明代,左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各一尊,另有明正德十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其右边塑有白虎像一尊,并立有七星桩,上刻道教秘传天书云篆,因该桩依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又称“北斗七星桩”。而在山门的周边,尚有龙凤桩、大石狮一对、龙王井等建筑。而待黄义明陪四川群雄前住参观青羊宫时,山门边旧建筑有的已毁。群雄放眼观望,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山门前一对张口怒目的石狮。山门本身是重檐歇山顶建筑,上覆黄色琉璃瓦,二层檐下悬“青羊宫”金字匾额,山门右侧墙壁上嵌有“道法自然”四字,以彰道家宗旨。
  
  步入青羊宫山门,便是灵祖殿了。之所以称“灵祖殿”,是因为殿内供奉道教护法尊神“先天首将王天君”像,俗称“王灵官”,全称为“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亦称“玉枢火府天将”。据记载:王灵官本名王恶,后改名王善,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其职责与佛教的韦驮相似。据有关说法,王善为北宋时人,曾师事蜀人萨守坚受符法,为林灵素的再传弟子,卒后由玉皇封为“先天主将”,因此主管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成为道教的护法主将。
  
  过灵祖殿,便是三清殿了。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是青羊宫的主殿,殿内供奉道教最高极尊之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太上道祖)。大殿两边立有道教十二金仙,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燃灯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三清殿内共立有三十六根大柱,其中木柱八根,代表着道教的八大天王;石柱二十八根,代表天上廿八星宿,其分别指:
  
  东方苍龙: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北方玄武: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西方白虎: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
  
  南方朱雀: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
  
  过三清殿,便是混元殿了。混元殿是青羊宫的第二大殿,殿内供奉道教的最高尊神太清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属三清天尊之一)。传宋真宗时,崇奉道教,奉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帝,这是“混元殿”得名的原因。而据殿内正中位置的是“混元祖师”,也就是民间通称的太上老君。但见殿内混元祖师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此圈的寓意是:拉伸便是“一”字,其象征世界还处于混沌状态时,太上老君开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混元殿的后殿供奉着“慈航真人”,佛教则称之为“观音大士”。可能有人不解在道观中何以供奉着佛教菩萨?原来道教认为“三教同根”,其有《老子化胡经》,讲得是太上老君赴印度点化释迦牟尼成佛。因此在道观中出现观音菩萨乃至孔子的像,都不是值得奇怪的事。
  
  过混元殿后,是八卦亭。在亭中供奉道教始祖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八卦亭的石基分为三层,依次为方形、八角形和圆形,以契合道教天圆地方、阴阳相生、八卦相合的义理。
  
  过八卦亭,便是斗姥殿了,该殿亦称“元辰殿”。殿内供奉的斗姥,全称为“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姆元君”,此为道教信奉的第一女神,也是“六十甲子”太岁本命星君的首领。根据道教的说法,斗姥本名“紫光夫人”,共生有九子(同九皇),分别是:玉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斗姥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其功能是“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因此斗姥也是一位执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
  
  在斗姥右边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间所说的王母娘娘。按道书中说法是:“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亦即云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为蟠桃盛会,这一天是王母的诞辰,各路神仙都要来为她祝寿。
  
  在斗姥左边祀奉的是土皇地祗,其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灵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书中称其“承天效法厚德光天圣后土皇地祗”,亦即民间所称的“地母”。
  
  在斗姥殿的两侧,尚分别塑有南斗六星、南极长生大帝(寿星)、和北斗七星的像。
  
  过斗老殿,便是玉皇殿了。玉皇殿位于斗姥殿“福、禄、寿”的巨大照壁之后,殿内供奉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尊神。殿内两侧尚供奉有三官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与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的像。
  
  玉皇殿中藏有道教文献瑰宝《道藏辑要》经版,共一万三千余块,这是当时中华所存在的唯一一套完整的道教文献。
  
  出玉皇殿,见有铜铸青羊两只,其为青羊宫的镇宫之宝,左侧为单角青羊,右侧为双角青羊。单角青羊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征,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头、鸡眼、狗肚、猪臀。而这两只羊之所以是青羊宫的镇宫之宝,是因为其象征着道教祖师李耳曾牵羊过此的古老神话传说,此亦即青羊宫的得名缘由。此见于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又见于汉扬雄《蜀王本纪》:“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子果然降临此地,尹喜亦如约前来,老子则显现法相,端坐莲台,替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后,青羊宫观便成为神仙聚会、老子传道的圣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和离后,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开局满级力量,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