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情调小说 > 秦将 > 第三百四十六章:楚王出降

第三百四十六章:楚王出降

第三百四十六章:楚王出降 (第2/2页)

“灭楚者赵佗?神灵?鱼腹帛书?”
  
  羌瘣眨了眨眼,涉及到鬼神之事,他反倒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悲愤转头,望向王翦道:“上将军,这赵佗与吾等同职,安能让他去受楚王之降,这不合理啊!”
  
  “赵佗攻破寿春,立下大功,受降亦是应当。更别说还有楚人之愿,此番便让他随我一起同车受降吧。尔等认为如何?”
  
  王翦澹澹一笑,也不管脸色通红的羌瘣,只看着帐中诸将。
  
  诸将一怔,他们此番都受了赵佗恩惠,如今更有上将军开口,哪会反对,纷纷附和道:“赵将军此番功勋卓着,与上将军一同受降,确是应当。”
  
  】
  
  满帐附和声中,羌瘣神色迷茫。
  
  赵佗,竟如此得人心?
  
  ……
  
  “王翦答应赵佗与他同车受降?”
  
  楚王负刍怔了怔,忙问道:“左徒,王翦说这话时是何表情?”
  
  孙常皱眉回忆:“好像是在笑。”
  
  楚王负刍追问道:“笑?是开心的笑吗?”
  
  “看上去好像很平静。”
  
  孙常很纳闷,他完全不明白大王为什么会问这些。
  
  “平静的笑……哈哈哈!”
  
  楚王负刍心中大快,他暗自得意道:“想来王翦只是碍于赵佗的功劳和不谷的请求,才勉强答应此事。其实他心里已经是记恨上了赵佗。”
  
  “更别说还有那个大声反对此事的秦国将军,有他带头,想来秦国那些将军也会对赵佗心生不满。王翦和这些秦国将军,日后定会让那赵佗受苦,为不谷报仇的。”
  
  “吾计成矣!”
  
  “不谷已为那赵佗树敌无数!”
  
  想到此处,楚王负刍脸上充满了笑容,对左徒道:“既然降约已定,就依王翦的要求,不谷明日就裸身牵羊出降,嘿嘿。”
  
  听到楚王负刍那充满得意的笑声,孙常更是惊住了。
  
  大王怎么说到投降,竟然满面开心?
  
  ……
  
  两方商议已定,再无拖延。
  
  到了第二日,楚宫城门打开。
  
  楚王负刍肉袒面缚,裸身而出,他的左手牵着羊,右手则握着茅,从宫城中走出,在寿春城无数楚人的目光中,缓缓向城外的秦军大营走去。
  
  这一刻,哪怕寿春城中的那些楚人早已投降了秦国,但当他们真的看到自家大王肉袒牵羊,要向城外的秦军投降的时候。
  
  有不少楚人当场哭出了声。
  
  他们终于真正的意识到了,八百年荆楚社稷,今日亡矣!
  
  “吾为祝融后裔,生为楚人,宁死于此,不去秦地为鬼矣!”
  
  一个出身王族的年轻人受不了这般场景,慨然长呼后,竟当场拔剑自刎。
  
  热血飞溅,更激起无数人哀声痛哭。
  
  甚至有之前背叛的楚国贵族在这般场景下,看的热血上头,在阵阵哭声中横剑自刎,以赎其罪。
  
  楚王负刍愣住了,他怔怔的看着一个个楚国义士殉国而亡。
  
  原本因为算计赵佗成功,在他心中出现的喜意消散无踪,剩下的只有阵阵悲哀。
  
  楚王负刍喃喃着:“楚国亡了。”
  
  “自我先君熊绎,受封于南方,居于丹阳,建国曰荆楚,一路筚路蓝缕走来,至今已有八百年。八百年啊,历四十二君,国祚何等绵长,没想到今日竟会亡在我的手中!”
  
  “早知如此,我又何必弑君夺位,争做这亡国之君,受尽这般屈辱啊!呜呜……”
  
  说到此处,楚王负刍再也忍耐不住,跟着那无数楚人一起嚎啕大哭起来。
  
  这一日,寿春城中,哀哭震天。
  
  ……
  
  寿春城外。
  
  十万秦军,摆开战阵。
  
  黑色旌旗遮天蔽日,士卒手中的剑戟戈矛更是闪烁着刺目的光,远远望去,如同一片金属密林,森寒刺骨。
  
  赵佗跟着王翦一起站在宽阔的指挥车上,他稍稍位于王翦后方,一起看向不远处的雄伟楚都。
  
  那里,寿春城门大开,肉袒牵羊的楚王负刍正带着楚国的贵人们缓缓走来。
  
  “赵佗,看到此景有何感触?”
  
  王翦澹澹开口,声音平静,让人听不出他是什么意思。
  
  赵佗心有所动,低语道:“君无道,则国必亡。”
  
  眼前的场景并非赵佗第一次看,就在去年的夏天,他曾在魏地的大梁城外,站在王贲的战车后方。看着魏王假也和今日的楚王一般,肉袒牵羊,向着胜利者投降臣服。
  
  魏王假,楚王负刍,包括赵王迁,燕王喜,韩王安,甚至是齐王建在内的六国君王。
  
  除去韩国的国力实在太弱之外,其他几国尽是因君主昏庸而亡国啊。
  
  而且不只是这一代君主昏庸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六国代代庸主,终至国力衰弱,尽数沦亡。
  
  “是啊,庸主亡国。就如昔日若非赵杀李牧,我想要灭赵还不知耗时几年,若非燕人从后方攻赵,赵国如果能全力迎战我秦国,又不知将要耗费我秦人多少力量。还有那齐王,若是他能援助五国,亦不至于让诸国相继沦亡啊。”
  
  王翦不由感叹道:“幸我秦国世有明君,方能有今日虎踞天下之势。”
  
  赵佗点头赞同。
  
  秦国,自秦孝公以来,惠文王,武王,昭襄王……
  
  代代明君,世世英主,故而才能成就今日鲸吞天下之霸业。
  
  想到此处,赵佗突然冒出一身冷汗。
  
  他看着远处正在走近的楚王负刍,脑海里冒出一个念头。
  
  历史上最后一位秦王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等候着刘季的受降。
  
  那时候秦朝灭亡的场景,是否又和眼前一样呢?
  
  秦奋六世之余烈,花费百年岁月方能兼并天下,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
  
  但想要毁灭这样的国家,只需一代人就够了。
  
  虽说历史上秦朝之亡,秦始皇脱不了关系,但那位秦二世,亦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嗣君不贤,乃国家之难。
  
  赵佗双手微微颤抖。
  
  若为长远计,他是否应多留意一下秦王政的那些孩子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和离后,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开局满级力量,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