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712.哈皮的提议 (第2/2页)
要知道,每一次的打捞,都得花费大量的资金。如果不先确定沉船的具体位置,漫无目的的在大海上撞大运,那么,花费在勘探这一块儿的资金,甚至有可能会超过沉船被打捞上来之后的所得,最终让打捞者入不敷出。
可如果让舰娘们来做这件事……
得到波塞冬留下的遗产后,让更多的舰娘们获得了可以在水下自由行动的能力,再加上原本就具有深潜能力的潜艇娘们,不夸张的说,至少可以派出一支成员不下于五十人的探索小队。
配合舰娘们远远高于深潜探测器的机动力,这一支由五十人组成的探索小队,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探明一大片海底,辨认出该范围内是否存在沉船。
只要花点儿力气就好,完全用不着动用各种高科技装备,如此一来,就能节省掉九成以上的探索成本,将前期的开销控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
而等探出沉船的位置,进入到打捞环节后,事情也同样没有什么难度。
毕竟负责动手的可都是舰娘们,哪怕是最为娇小的驱逐娘和潜艇娘们,也能使出几十上百吨的力道。
有一说一,哪怕是最着名的那艘泰坦尼克号……如果不考虑船体是否会因为长时间的浸泡而受到腐蚀,导致强度下降,在打捞过程中再次断裂的可能性,以舰娘们的力气,可能只需要三五位主力舰娘出手,就能把它稳稳当当的捞起来。
而哈皮提到的那些沉船,都是大航海时代沉没的木质帆船。在那个时代,最大号的海船能有多大?
据考证,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帆船,应该是瑞典人建造的哥德堡号。在1745年时,哥德堡号载着七百吨货物从广州启航,但在八个月后,这艘船十分倒霉在距离哥德堡港不过区区九百米左右的海面上触礁,最终沉入了海底。
一是因为这艘船是当时最大的木质帆船,本身就具有一些特殊意义,二来,则是因为它的沉没充满了遗憾,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于是,为了重温‘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那段历史,也是为了纪念沉没的哥德堡号,就在几年前,瑞典人找出了两百多年前留下的各种文献,重新又制造了一艘‘哥德堡1号’,并按照当年的路线,开着它去了一趟广州。
哥德堡1号长58米,排水量不过1250吨而已。
既然是复刻出来的,说明原本沉没于1745年的那艘哥德堡号也差不多应该就是这个吨位。
刚过千吨线的哥德堡号,是体型最大的木质帆船。以它为参照物进行对比,静静地躺在加勒比海海底的那些沉船,又能有多大呢?稍微琢磨一下就知道,大概也就几百吨,撑死了刚过一千吨。
而这个吨位的沉船,别说主力舰娘们了,哪怕是让驱逐娘和潜艇娘们出手,也可以轻而易举的捞起来。
当然,前提是打捞前捆好了绳索,并且精准的找到了平衡点。
如果力道分布不够均匀,被海水泡了几百年的沉船,很有可能会在打捞过程中直接解体崩溃。而出现了那种状况的话,自然也就不存在‘捞起来’这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