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情调小说 > 大魏霸主 > 第944章要想马儿跑必须给马吃草

第944章要想马儿跑必须给马吃草

第944章要想马儿跑必须给马吃草 (第2/2页)

既然不可以明着顶撞冉明,谢安只好另辟捷径,从德的方面着手。汉武帝时期发展起来的孝廉制度,其实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德的根本就是是否孝顺,是否廉。可是中国人玩权术方面太厉害了,这个非常好的察举制度,慢慢变成了士族子弟相互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冉明道:“对于孝义和廉洁方面,朕自然不会忽视。朕欲在礼部设六司,既仪制司,掌嘉礼、国礼、军礼以及管理事务。祠祀司,掌握吉礼、凶礼事务。主客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督仪司掌太学、国子监、教育、以及举子、官员德行考察。廉政司,既监督所有官员廉洁、才能。”
  
  看到冉明早有应对之法,显然科举制度不是冉明脑袋一热想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深思熟虑才制定的,就连礼部改革方案都拿出来了,如果冉明没有预谋,他们这些年都活到狗身上了。谢安一听廉洁、孝道都没有废除,他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了,事实上不光是谢安,就连王简和王宁也没有反驳的理由了。只是作为士族子弟,他们都知道一旦科举制度实施将是什么后果。
  
  在没有实施科举制度之前的时期,皇帝通常都是制造士族门阀内乱,拉一派打一派,行平衡之势。可是一旦寒门士子进入进学,寒门、庶族和士族之间的争斗就会白热化了,现在寒门和庶族的力量还很小,可是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百年之后呢,那个时候谁可以说得出来?
  
  冉明见局面僵持,而王猛却想起带头作用。不过,冉明知道此时不是王锰出头的时机,就使以眼色,制止王猛的异动,然后道:“从世卿世袭到举荐、察举以及孝廉,为何世卿世袭会被废除?那是因为世袭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率先采取举荐制度的秦国,因而得到了六国抑郁不得志的人才,秦大将蒙恬,原是齐人,丞相李斯乃楚人、仆射淳于越是齐国人,太尉尉缭是魏国人、上卿茅焦是齐国人,就是因为这么多人才相助,秦才由弱克强,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朕若统一天下,还黎民太平,必启用天下才智之士。科举取才,取全天下之才,于国有益,是谓之公,诸卿难道要坚持门户之见,固步自封,而因私废公,断大魏兴旺发达,统一天下之路?如若诸位赞同此议,朕可以以科举制度,量天下之才为朕所用,朕必将匡复我汉家社稷,统一天下结束乱世日后诸位也必将能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敬仰,如此却是胜过所谓锦衣玉食多矣!望诸位在这影响千秋万载的抉择上,不要犹豫!”
  
  冉明的这话,虽然说得隐晦,但大家都清楚他意思是提醒众人,切勿因个人之私而废天下之公。公与私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影响着中国的发展。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时代的人,或者说整个中国古代大多数的人,在公与私的问题上,或者大义的选择上,都是取公而废私。家国天下,虽然都是人人在做的事情,可是没有人敢公开说家重过国,就像后世几乎所有官员都在贪污,只要不是证据确凿,他们都会一边高喊反腐,一边忙着捞钱。
  
  果然,冉明这话说完之后没多久,谢安便当先起身道:“安赞成陛下大人之议,坚决拥护科举取士。”
  
  紧随谢安之后,王简、王宁、杨晖,李贤、卢偃乃至于董润、钟申二人,都是一脸正气的附议。
  
  对于科举制度全面取得全员认可,下面就是重头戏了,对叛乱的人员的处置。可以说法不责众是中国的传统。但是冉明却不这么认为,他一定要改改这个风气,虽然不杀人,但是惩罚非一定要杀戮,还有更加让人铭记的办法。
  
  第832章陈述己见
  
  第832章陈述己见
  
  见大多数人都赞同科举制度,那些士族门阀官员即使有心抵制科举,也非常无奈。冉明当然知道打铁需趁热的道理,冉明其实更担心晚宴散去,士族官员在暗中串联,让这件事情出现反复,就命待诏拟制圣旨,当场颁布科举法案。
  
  其实古代皇帝绝对不像后世脑残剧里演得那样一言九鼎,事实上皇帝的圣旨只有大臣认可了,才具有法律效力。当然,满清一朝除外,满清是披着封建制度的奴隶制,没有制衡皇帝的机构,基本上都是皇帝一言而决。魏国的圣旨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七种形式,一般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颁行,门下省的审核颁行有严格的规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像这种改革事宜的圣旨,需要经过三省六部大佬认可,才具有法律效力。
  
  见冉明如此急迫的推行科举制度,即使那些有心反对的官员,也不敢轻易触犯冉明天威。见圣旨经三省六部署名,冉明深知打一巴掌给一甜枣的道理,所以顿了一顿,又道:“朕欲改革官员俸禄,也要借机宣布。”
  
  魏国制度承袭汉制,基本上采取“石”作为官员俸禄发放的标准,以县为例,万户以上为令,俸禄从千石至六百石,万户以下为长,俸禄五百石至三百石。县丞、县尉也是根据所在县的人口规模,从四百石到二百石不等的俸禄。原本汉代俸禄发放最低一级为亭长,既百石。可是魏国改革吏为无俸为官俸,这样以来,俸禄发放就增多了,像县六曹事、三班水火衙役,忤作、法医、狱卒、税丁等皆有俸禄,定制从十五石至一百石。魏国粮价基本稳定在每石六百钱,像县令以最低六百石为例,约合年俸三万六千钱。按照粮食购买力,约合后世十九万八千元,县丞、县尉的收入在十四万元左右。最低的衙役,年收入约为五千元。
  
  这个收入在古代当然不算了,可是冉明却知道随着魏国的商业发展,生活成本也在节节升高,首先上涨的是房价,其次是反季节蔬菜,更如其他服装、鞋子、茶叶等,价格普遍在升高。特别是大量农民在免除徭役之后,利用农闲时间参与务工,这样以来,魏国最低工资收入也在慢慢增加,像以前十钱一天可以招到无数工人的机会已经没有了,而是至少包食包宿,日薪二十钱以上,这样以来,让拥有国家公务员的低层人员,生活压力极大。别说小吏感觉到了生活压力,就连官员也感觉不小的压力。
  
  欲要养廉,那必须高薪,就像后世天朝,厅级官员工资收入(2009年份,河南厅级干部仅为四万三千元左右。处级三万两千左右),这样的工资收入,事实上还没有一个效益稍好一点的企业职工收入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和离后,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开局满级力量,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