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 新式盐法必贩私(第二更) (第1/2页)
“你庄子提纯精盐的法子传到海边,海边出的盐好,自有一番生路。”
李隆基说起此事还有些不好意思,他的盐井多。
还有天然气的井,引的火,除了煮盐卤,附近的百姓也去加工东西。
如缫丝、煮酱、制作干葱花,顺便做饭也不用自己家的柴火。
没有人提干葱花的时候,大葱吃不完,只能烂掉。
在长安的事情传过去,蜀地百姓把多余的葱制作成干葱花,卖给朝廷,朝廷送到前线将士的手中。
价钱不高,量需求大。
加上其他需要干制的菜也放上去‘炒’,炒完了运到前线。
还有肉松、酿造的醋,顶在边关的将士们都需要。
这样使用天然气,李隆基不收费,别人用来煮盐卤收钱。
他认为是他的盐井使海边的人生活更困难,决定采取提高海盐品质的方法帮忙。
李易摇头:“用不起,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辅助材料,其实我又另一种方法,改煮海为盐成晒海成盐……”
李易开始介绍怎么制作盐田,如何一次次提高海水含盐比例,什么时候加卤来催化。
以及盐耙子推盐的过程,产盐周期。
“三哥,用此法,盐会堆积得如小山一般,一筐筐地挑,同样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是煮盐的上百倍。”
李隆基听傻了,他努力地想着小山一样的盐堆,海边遍地都是白花花的盐。
大家挑盐,一筐筐的累一身汗……
“易弟,此法好,省柴火,速度快,当用。”
李隆基恨不能直接飞到海边,教给那里的人如何晒盐。
“到时候盐更多,价钱更低,不管是蜀盐,还是海盐,赚不到钱,钱都让商人赚去。”
李易说出办法,却不打算现在就用。
盐那么多,修路?青海湖?
“易弟,比起更多的人能吃上便宜的盐,海边晒盐人的损失,朝廷可以补贴。”
李隆基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海边晒盐的人远远少于需要吃廉价盐的人。
至于对他蜀地的井盐收入形成冲击,他不在乎。
蜀盐的品质永远高于海盐,距离蜀地近的地方吃盐,不可能去买海盐。
长江顺流而下,洞庭湖那里,吃海盐,等海盐加上路费运到,保证比蜀盐贵。
还有汉中地区,蜀地到长安的一路上,吃蜀盐更好。
李易蹙着眉头思忖,看要不要损失晒盐人的利益。
晒盐比煮盐效率高,盐的价钱也会低。
晒盐其实挺累的,现在晒盐,是光着脚下水。
煮盐的其实差不多,从海里舀海水也是光着脚,不过海水的盐浓度低。
晒盐是在百分之三十多的浓度盐水中,还有盐上行走。
“若晒盐,朝廷掌管,雇佣当地百姓晒,给予福利,同时限定盐的价钱。
如盐场出盐,三斤卖一钱,有大量利润,拿利润补贴给晒盐的人,为他们提供防护措施。
当作收了海盐的盐税,其他地方不得私设盐田。
然后朝廷就开始和私盐进行斗争,派去的人一准儿要行私。”
李易把关键的问题全说出来,行不行的你选。
不定价,晒盐的人还是穷。定价,私盐有利可图,不私采是不可能的。
他那时的监管严不严?监控系统厉害不厉害?有没有私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